10月10日,37000cm威尼斯二楼会议室,刚刚参加完第三届“创青春”全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贾里和王帅,以及指导教师金燕、樊保国正在介绍参赛的过程,从他们言语中还能感觉到兴奋,全国高校最好成绩,山西省参赛以来最好成绩——创意组全国第四名,银奖。
一个项目老师学生琢磨了近8年
“这个项目能获奖,主要是贴近实际问题,一些设计和创意解决了电厂的难题。”贾里代表团队介绍项目情况,他们这次获奖的项目名为《绿色高效煤粉燃烧器》,通俗地讲就是电厂的关键设备,它有三个特点,一是降污染、增效能;二是采用了自动调节技术;三是实现实时监控。很多专业术语一般人很难听懂,但是这样一个创新项目一年可以为一个大型电厂节约成本300多万元。金燕教授解释,这里说的大型电厂,指有四个以上的发电机组,节约成本估算是按照节省下煤炭的市值计算出来的。
这个项目最大亮点在于解决了电厂发电过程中实际问题,贾里介绍,山西火电厂很多,虽然咱们省是煤炭大省,但是电厂发电一般用不上好煤,绝大多数煤炭质量不好。这严重影响到发电效率,而且污染严重。一旦他们研究成果投入实际应用,电厂每年节约上百万成本将不再是梦。“这个奖项的 含金量 非常高,全国31个省市区举办了地区赛,项目达到了2.8万个。各省金奖参加全国赛,竞争相当惨烈,第一天就有三分之二的项目被淘汰。初赛就是展示会,由专家们选出进入决赛的项目。决赛采用秘密答辩、公开答辩等环节决出名次。可以说这个银奖是过五关斩六将才得到的。”学校团委代理书记徐鑫表示,前三名的项目其实都已经实际应用,有的早已经上市成功,而且都是以社会身份参赛,他们这个项目还在研发阶段,以高校学生的身份进行比赛,能有这样的成绩更是难能可贵。
记者了解到,从有这样的创意到设计出具体设备,这个团队前前后后花了近8年时间,贾里和王帅从本科开始就跟着指导老师研究这个项目,现在他们都已经是研究生了。
项目投用10年后可获利两个亿
一个大学生把大学学习成果转换成实际价值,再转化成市场价值,这样的典型案例并不多见。令人欣喜的是,我省自己高校培养的学生做到了。
按照贾里介绍,他们这个项目已经吸引了好几家风投公司,愿意用4000万元换20%的股权,项目投入实际应用,进入市场,估算十年后可以获得利润两个亿。“市场价值我们当然要考虑,可是眼下我们知道,我们的这个项目距离实际应用还有距离,有些设计需要进一步改善,比如风量控制、阻力减小等,接下来还得努力。”金燕教授认为,取得这样的成绩肯定高兴,但是不会被暂时的成功绊住脚步,他们团队还将继续钻研。对于自己的得意门生,她觉得很幸运,能从本科带到现在,而且这些徒弟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,研究出了成果。
一个创新能够有如此大的市场价值令人欣喜,但是最为可贵的是,这样的创新项目出自大学生中间,折射出的是一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成绩。
高校“创新人才培养”引发思考
多年来,我国大学教育质量一直被诟病。“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?”“钱学森之问”犹如一篇命题作文引发了全国高校的思考。与发达地区相比,我省高校发展相对落后,至今全省只有一所“211”高校。
那么我省高校如何破题呢?借这次学校在全国创新大赛获得好成绩的机会,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处处长郝根彦介绍了他们学校的破题方向——利用项目带动学生创新,学校专项资金保障,通过参加高水平竞赛出成绩,营造氛围,用一流老师、一流学生来支撑创新人才培养。他认为,高校教育本质是培养人,经过这几年努力,太原理工大学距离这个本质更近了。
本报记者 王冠兴
信息来源:37000cm威尼斯太原晚报